無限JDM國產!僅9.78萬元起,廣汽本田型格/飛度無限MUGEN版上市
車則 | 03-07
32489
本文編輯:
寫在前面:
本文系車則原創(chuàng)稿件,轉載請注明來源“車則”,請勿侵權
進入正文:
3月7日,廣汽本田無限MUGEN熱血雙核(型格無限MUGEN版和飛度無限MUGEN版)在亞洲規(guī)模最大的改裝車展“2024深圳國際定制改裝汽車展覽會”上市。型格無限MUGEN版售價15.79萬元,飛度無限MUGEN版售價9.78萬元。
無限MUGEN和本田是什么關系?
無限MUGEN是本田的御用改裝品牌,是世界頂級的引擎重組、定制改件改裝公司,還研發(fā)制造頂級賽車引擎、零部件,甚至推出過整車。是由本田宗一郎長子本田博俊于1973年創(chuàng)立。并且其每一個為本田制造、銷售的車都定位限量銷售,數量極其稀少,每一個改裝用品和零件都極其精細,稀有價值市場公認。
無限MUGEN常年征戰(zhàn)各大賽事,為Honda征戰(zhàn)各大賽事提供賽車、發(fā)動機供應、車輛維修和賽道服務。部分無限MUGEN產品甚至以與賽車相同的方式進行開發(fā)。
INTEGRA的無限MUGEN以及Fit 無限MUGEN是目前廣為本田車迷知曉的雙車型,也是此次廣汽本田正式引進并上市的版本。
廣汽本田無限MUGEN雙車有無魔改?
01型格無限MUGEN:
MUGEN為歷代的INTEGRA推出了MUGEN套件或MUGEN整車,甚至1985年發(fā)布的第一代INTEGRA 無限MUGEN版,就是Honda最早發(fā)布無限MUGEN版的車型之一。
此次上市型格無限MUGEN最大的看點就在于自帶官方的原廠改裝套件,本質上就是一款本田設計上官改的「性能化」量產車。
具體參數部分,型格無限 MUGEN 版的車身長寬高分別為 4702×1802×1415mm,軸距為 2735mm,MUGEN套件包括:前/后黑色H標、無限MUGEN定制版運動包圍(前/側/后包圍)、無限MUGEN定制版前中網、前下格柵亮黑涂裝、無限MUGEN定制版運動尾翼、無限MUGEN定制版運動輪轂。
劃重點:型格無限 MUGEN 版前&后都配有專屬的無限MUGEN品牌徽標,并且每一臺型格無限MUGEN版都是獨一無二的限量版。
看文字可能感知不夠深,我上個圖各位不妨自行感受一下:
整車的擴散器看起也明顯變得更大,雙邊共兩出排氣。動力部分,搭載1.5T發(fā)動機,最大功率134kW,最大扭矩 240N?m,最高車速 200km/h。
02飛度無限 MUGEN 版:
除INTEGRA之外,飛度也是無限 MUGEN的重要發(fā)展“對象”,不夸張的說,目前大家在改裝車展上,或是民間性能車俱樂部中常??吹降钠矫癯蹻IT的改裝造型,都有MUGEN的影子。很大程度上,MUGEN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改裝案例。
無限MUGEN提供了豐富的設計風格,包括:MUGEN Smart Sport WAY+ plus版 、MUGEN Smart Sport S+ plus版 、MUGEN Professional。以及性能上的升級參考,比如排氣歧管、鈦合金排氣、高性能進氣濾芯、高性能機油REV-5、雙出運動排氣、高性能機油濾清器、5級阻尼可調運動型減震器、頂吧、八輻式鑄造輪轂、專用輪轂螺母、運動剎車盤、運動剎車片、高耐用性剎車鋼吼、高性能制動液體、超規(guī)格的K20A i-VTEC發(fā)動機,碳纖維外后視鏡罩、防眩目親水外后視鏡、碳纖維內后視鏡罩、碳纖維車牌框架....
而此次廣汽本田正式引進并量產銷售的飛度無限MUGEN版,是本田官方對2022年左右引進的飛度GR9無限MUGEN版的升級。
新車的車身尺寸為4125×1694×1537mm,軸距2530mm,相較于老款,新增了RS版同款的熏黑LED大燈、全新熏黑的前中網飾條等等。
具體來說保留了原廠無限MUGEN套件,包括定制版前中網、更運動的定制版包圍、定制版運動擾流尾翼、熏黑運動型輪輞,以及專屬無限MUGEN品牌徽標等。
新增與海外FIT RS版同款的熏黑LED大燈,采用了全新熏黑的無限MUGEN前中網飾條和黑色經典色設計的限量序號,提供7種車色,包括新增的極光藍、星月白、藤花紫,以及保留現款原有的格陵蘭白(含雙色)和瑞麗紅(含雙色)。
動力部分搭載1.5L 發(fā)動機,最大功率 91kW,最大扭矩145N?m,最高車速188km/h。
無論是型格無限MUGEN還是飛度無限 MUGEN,都可以享受整車質保
無限MUGEN熱血雙核的售價能打嗎?
坦率地說,如果你要將它們和當下的高喊:“電比油低”的新能源車市的同級車進行橫向對比。那么有一說一,個人感覺并沒有太大意義。
這也是廣汽本田為什么會選擇將其放在深圳國際定制改裝車展上市的原因。它服務的是享受駕控、熱愛汽車、向往自由的年輕燃油車迷。對他們(包括筆者本人)來說,“電比油低”遠沒有“油比電爽”來得有吸引力。
至少在我看來,更低的通勤成本是生存,更爽的駕駛樂趣,才是生活。不是嗎?